百科经验 > 百科 > 正文

​辉煌四十年——刀美兰:向阳起飞的“金孔雀”

2025-10-10 14:01 来源:网络 点击:

辉煌四十年——刀美兰:向阳起飞的“金孔雀”

辉煌四十年

2025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

40年来,春风化雨,中国在经济、民生、政治、文化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取得了令世界都为之惊叹的巨大成就。

云南作为全国的一个经济、文化重要省份,在改革的大潮中,同样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让我们一同走进改革开放40年来的云南,看看发生在这块高原热土上的重大改革印记和开放发展足迹。

提到“孔雀公主”刀美兰,可以说是云南人的骄傲。如今已经年逾古稀的她,在舞台上摸爬滚打了60年,也亲身经历了改革开放的大潮给艺术届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刀美兰出生在美丽的西双版纳,从小对舞蹈就有着过人天赋的她,15岁就从版纳州文工队调入了省歌舞团,随后多次代表云南进京演出。因为表演出色,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1961年,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孔雀公主”刀美兰正式进入东方歌舞团,并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担任领舞。

然而世事难料,1970年,正值黄金时期的刀美兰与军人出身的丈夫在文革中,双双被下放到了云南省建筑机械厂,成为了一名普通工人。

全国著名舞蹈家 刀美兰:“就像孔雀剪了翅膀,没翅膀了一样,我也想不通的,因为毕竟少数民族,在那个年代嘛。”

令夫妻二人没有想到的是,即便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老百姓对于艺术的渴望也并没有被抹灭。

刀美兰时常被大家要求在工厂里、校园中、甚至是田埂上,展示曼妙的舞姿。群众的喜爱和赞扬,也坚定了夫妻俩要把艺术表演坚持下去的信念。

刀美兰丈夫 作曲家 王施晔:“我说美兰,你还是要练功,你看看人民那么喜欢你的舞蹈,总有一天要重返舞台,真情地拥抱人民,用自已美的艺术献给人民,文艺的春天是一定会到来的。”

就这样,夫妻俩携手并肩,克服了没有音乐、没有练功房、没有专业指导的种种困难,在家里酝酿着一个个精品剧作。

刀美兰丈夫 作曲家 王施晔:“我唱着,她编着,每一个舞蹈都是这样。”

风雨过后,终于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

1978年10月1日,刀美兰第一次在昆明国防剧院跳起了这支凝聚了夫妻俩多年心血的舞蹈--《金色的孔雀》。重新站在舞台上的那一刻,刀美兰的心中感慨万千。

全国著名舞蹈家 刀美兰:“好像阳光照到我的心里,我今天的孔雀就要实现(起飞)了,周总理告诉我的,要飞到全中国,飞到全世界,我代表的就是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的志气 。”

在丈夫亲自作曲的音乐声中,刀美兰翩然起舞,真情演绎了一只金孔雀从苏醒到起飞的绝美画面,台下的观众仿佛也从舞蹈中感受到了新时代的召唤。

全国著名舞蹈家 刀美兰:“我边跳着边就看到我们的栋栋新竹楼,就想到解放后我们共产党 毛主席,就是想着周恩来总理说我们的家乡,傣家的今天,伟大的祖国,我的一招一势,那个眼神,就是觉得自豪、自在、幸福、美好。”

刀美兰丈夫 作曲家 王施晔:“那些观众就像久旱遇甘露那样的,在她演出中间是七、八次的热烈鼓掌,谢幕也是谢了七、八次。 ”

进入80年代,全国的文艺事业逐渐繁荣起来。刀美兰作为著名舞蹈家,也期望用舞蹈唤醒大家的真善美。

于是,年近40的她咬牙在全国十大城市上演了《刀美兰独舞晚会》,为此夫妻俩还曾被人调侃“太拼命”。

刀美兰丈夫 作曲家 王施晔:“(别人说)你是不是要把刀美兰跳死在舞台上?

我说没关系,跳死了我把她抱下台来,我只有这么回答了,势在必得,一定要搞出来。”

此后,刀美兰仍坚持活跃在舞台上,为云南乃至全国的文艺事业默默奉献着。虽然已经是功成名就,但刀美兰却从未忘记自己的根。

全国著名舞蹈家 刀美兰:“我到了澳大利亚演出,(记者)在一个会场上采访我,说你的舞蹈太美了,你们好伟大呀,

我说谢谢你,伟大的不是我,伟大的是我的祖国。”

如今,刀美兰和老伴都已是年逾古稀的老艺术家了,虽然身姿不再矫健,声音不再洪亮,但二老却仍然没有停止对民族舞蹈的坚守。

刀美兰说,现在他们仍在尽最大努力培养接班人,

希望能把具有“美兰”特色的民族艺术,继续传承下去。

全国著名舞蹈家 刀美兰:“更重要的还是要培养新的一代,要后继有人,要热爱祖国,要热爱古老文明的文化。”

8099999记者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