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经验 > 百科 > 正文

​“炒停售”预期仍未消散?上市险企 6 月人身险保费还在猛增,业内:大公司 7 月

2025-10-10 20:12 来源:网络 点击:

“炒停售”预期仍未消散?上市险企 6 月人身险保费还在猛增,业内:大公司 7 月已带头稳步切换产品

财联社 7 月 18 日讯(记者 梁柯志)近日,上市险企陆续公布 6 月份保费,其中人身险板块总保费收入增长可观,市场普遍对上半年寿险业绩表现持乐观态度。

六大上市险企公告显示,6 月份人身险板块同比增长均超两位数,保费收入最高的中国人寿为 716 亿,同比增长 18.3%,保费最低的中国人保收入 128 亿,但增长最快,高达 77%。

财通证券最新报告认为,6 月份寿险高增长是由居民储蓄需求较强叠加停售预期,驱动新单保费高增带来,其中 H1 太保代理人渠道新单同比 +31.9%,平安 H1、Q2 个人业务新单分别同比 +30.0%、+69.6%,人保寿险 H1、Q2、6 月单月新单同比 +14.2%、+122.5%、206.0%,预计上市险企 Q2 来增速逐月递增。

7 月 18 日,某中型寿险公司区域主管对财联社表示,在监管部门窗口指导和市场博弈下,7 月份开始大公司已经带头将 3.5% 的预定利率调整到 3%,预计中小公司在 9 月底,最晚在年底会陆续调整到位。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目前公开表示进行新利率产品切换的险企并不多。

7 月初,中国太保在接受机构调研时承认,在这轮产品预定利率 3.5% 到 3.0% 的切换过程中 , 预计有 70 款产品会做产品切换。大部分核心产品已完成研发,接下去会逐步分批切换原有的产品,确保整个切换过程是平稳、稳健的推进。

在预定利率调整,且理财、权益市场回暖、储蓄意愿下降情况下,寿险下半年是否能持续高速增长?

财通证券分析师夏昌盛认为,考虑到被动需消化客户消耗的影响,叠加保险公司主动降速,停售后的几个月负债端增速放缓不可避免,但大概率不会大幅下滑。停售后,预计各公司将会将业务重心放在增员上,借绩优代理人收入大幅提升的契机,以优增优,吸纳其他行业优质人才,为 24 年的业务蓄力。

险企死扛?3.5% 产品切换会持续一段时间

上半年尤其 4 月份以来,保险行业出现炒作 3.5% 增额寿险停售的一波行情。

根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 ( 2025 年 ) 》,2025 年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 27.65 万亿元,全年累计新发理财产品 2.94 万只,平均收益率仅为 2.09%;而目前银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也均在 1.65% 左右,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则在 2.73% 左右。这些资产收益率均明显低于 3.5% 的保险产品预定利率。

国信证券分析师孔祥表示,2025 年以来,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中枢下移、权益市场震荡、非标资产缺失等都使得保险行业整体获取超额投资收益加大了难度。在 " 资产荒 " 的背景下配置长期优质资产以减少利差损及再投资风险成为各险企面临的首要挑战。因此,在负债端利率相对固定且刚兑的情况下,资产端的不确定性加剧了利差损,从而影响人身险企持续经营的稳健性及偿付能力。

据 21 世纪经济报道,对比 2025 年第四季度偿付能力充足率,今年第一季度 77 家人身险公司中,共有 44 家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有所下降,42 家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较前一季度下降,40 家公司上述两项指标同时下降。一季度已公示数据的 157 家财险及人身险公司中,仍有 16 家公司偿付能力不达标。

上述寿险公司人士表示,预定利率成为保险公司产品竞争的核心指标,在业绩考核的衡量下,各家公司明知会有利差损,但是谁都不愿第一个退让,最后还是需要有关部门来指导。类似银行争夺存款一样,各家竞争非常内卷,不肯降利率," 互相掐死了 "。

该人士表示,其所在的寿险公司将会很快开始上架 3% 的产品,但预计幅度和速度会比较 " 稳健 "。

浙商证券分析师梁凤洁认为,考虑到原 3.5% 预定利率产品可能在近期下架,以及前期部分客户的需求透支,预计 23Q3 新单保费增速边际回落,但大幅下滑概率较小。

不过,国信证券分析师孔祥认为,短期的 " 炒停售 " 销售策略可能导致 2025 年下半年赔付率上升的风险。" 炒停售 " 的销售策略可能存在被保险人在投保时对保险产品了解不充分或产品对比不全面的风险,从而可能导致后期相应产品退保率攀升的风险。若退保率提高,则净利润将受损,从而进一步影响公司新业务价值及公司估值。

下半年寿险增速靠什么支撑?

7 月初,中国太保相关人士在回答机构投资者问题时候表示,"3.5% 预定利率的产品的切换,市场上普遍的感觉是一个很大的危机 , 我们认为预定利率降低后还是有需求的 , 因为银行也降息 , 同时在资产重新配置的情况下 , 客户的保险配置需求依然存在。储蓄型保险不会像重疾一样断崖式消失 , 会回归到常态化的销售 "。

" 我们目前想借用产品切换的时机,将分红险作为我们下一步创新主打的产品来推动。人身险预定利率切换到 3.0% 之后,分红险的吸引力会明显提高。就抵抗通胀角度看,作为长期储蓄,分红险一定比 3.0% 预定利率的传统险要好。" 太保寿险总经理蔡强此前表示。

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年底,中国人寿、中国人保寿险、中国太保寿险和新华保险保费收入前 5 的产品均以分红险和年金险为主。其中,中国人保寿险前两位分红险占比高达 19.6%、15.9%,中国太保的鑫红利两全保险(分红型)、新华保险稳得福两全保险(分红型),分别占比 10.6% 和 12.2%。

同时,国信证券分析师孔祥认为,未来 3.0% 利率的 " 高保底 " 保险产品相较于其他理财产品仍具有兑付确定性强、受资产环境波动影响较小等优势,其优势受定价利率下调的影响较小,因此 2025 年下半年行业整体保费增速有望超预期。

财通证券分析师夏昌盛预计,2025H2 国寿、平安、太保、新华、友邦、太平 NBV 增速分别为 +10%、+10%、+8%、+81% ( 新华下半年基数极低 ) 、+17%、+7%;全年分别为 +16%、+21%、+25%、+24%、+2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