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经验 > 杂谈 > 正文

​从“头”到“尾”的高铁,开创世界之首

2025-09-08 06:42 来源:网络 点击:

从“头”到“尾”的高铁,开创世界之首

汕汕高铁(汕头-汕尾)

汕汕高铁,起于广梅汕铁路汕头站,途径汕头市(龙湖区、濠江区、潮阳区、潮南区)、揭阳市(大南海石化工业区、惠来县)、汕尾市(陆丰市、海丰县、东涌镇),终于厦深铁路汕尾站

汕汕高铁正线全长162.750千米,其中桥梁35座113.691千米,隧道13座32.404千米,桥隧比89.77%

汕汕高速铁路全线设7座车站:汕尾站、陆丰南站、陆丰东站、惠来站、潮南站、汕头南站 、汕头站。

汕汕高铁经过区域:汕头站-濠江区-潮阳区-潮南区-揭阳市惠来县-汕尾市陆丰市-汕尾站线路设计车站:汕头站-潮南站-汕头南站-惠来站-陆丰东站-陆丰南站-汕尾线路总长:约163公里桥隧总长:约142公里新建桥梁:46座约110公里隧道:14座约34公里

汕汕高铁路线图

汕汕高铁,开创世界之首

2020年3月,于广东省汕头市的汕头海湾正式迎来了世界首座设计时速350公里,单洞双线高铁海底隧道的建设。

汕汕高铁是世界第一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穿越海底的铁路,汕头湾海底隧道是汕汕铁路全线控制性工程,位于广东省汕头市,在汕头海湾大桥下游妈屿岛与德洲岛之间下穿汕头湾,隧道全长9781米。

地处复杂深水海域,需穿越多条地质断层,工程建设人员需针对水下环境施工风险高、难度大,采用盾构法和矿山法相结合进行施工,在国内外水下隧道、铁路隧道超大直径盾构隧道领域,实现了多方面突破,创国内水下隧道之最。确保了隧道结构安全、防水可靠、运营成本可控。

汕汕高铁,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建设穿越海底高铁隧道,恶劣外部环境、高强度的施工都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和考验。汕头湾海底隧道在8度地震区穿越17条断层破碎带,其中8条为活动断层,为国内外水下隧道之最。隧道大部分位于高水压风险区域,最大水压可达0.97兆帕,而且汕头湾海底隧道需长期赋存于高压海水环境中,隧道结构需承受高水压渗透作用的同时还要面临海水的强侵蚀。

在这样外部环境不稳定、恶劣化的条件下建设时速350km/h的高速铁路,如果不是我国不断专研新技术、开创新领域,造就过硬本领,海底建设高铁是遥不可及的梦。

从“头”到“尾”的高铁,全新时代

汕汕高铁将与建设中的广汕铁路相接,助推粤东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将广州与惠州、汕头、汕尾等城市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与杭温、杭台铁路、温福和福夏客专一起,共同构成东南沿海新的高速铁路大能力客运通道。

汕汕高铁,是我国高铁又一次新的突破和成果,我国从2008拥有第一条时速350km/h的高铁,到第一条采用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世界上时速350km/h第一条高寒、大风沙的京张高铁,再到今天击破重重难关穿越海底的的汕汕铁路,一次次突破、一次次尝试和创新,才创下又一超级工程。

这条“世界之首”穿海底铁路将加快沿线城镇化进程,形成新的高铁经济带,能推动粤东地区的振兴发展,缩短粤东与珠三角之间的发展距离,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推动广东省经济均衡、协调发展。

中国高铁,穿过山和大海,走向世界!为中国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