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经验 > 杂谈 > 正文

​又听那英的那首“雾里看花”,仍旧热血沸腾,仿佛奋斗进行时

2025-09-10 02:54 来源:网络 点击:

又听那英的那首“雾里看花”,仍旧热血沸腾,仿佛奋斗进行时

记得初次听到那英的那首“雾里看花”还是上世纪95年左右,一晃近30年过去了,但是那种激情澎湃的岁月,幸福满满的憧憬,一直铭刻在全家人的心头!

1994年的冬天是我们家最为难熬,最为寒冷和漫长的一个冬天,那一年只有72岁的祖父走了,为了料理后事,在乡农村合作基金会做了1000元的贷款。面对一贫如洗的家,我们只有一个心念:怎么办?怎么办?一点办法也没有。

1995年春节,我们小家3口骑着28大杠“回娘家”,顶着凛冽的西北风艰难骑行,前心到后心,没有一处不透心。路过一个集镇,一辆崭新的小客车停在那里上客,我心想终于能上车避风寒了,可小客车前挤满了等待上车的人,“有车也不能上,有车也上不了!”一个只有11座的小客车,密密麻麻挤满了30多个人,还有一群焦虑的乘客,急切地等待着下班车的到来!

突然,我灵光一闪,这不就是我们梦寐以求的致富项目吗?这时的天感觉热乎了起来,我一边推着车,一边盘算着如意,一天至少4趟车,一班次至少20人,一天收入二三百元,一个月,一年…一年收回成本没有问题。回到家,我把这个想法一说,没有想到竟然出奇的一致。

可是4万多元从哪里来?一瓢“三九天”的冰水,灌了一个个醍醐灌顶,心里拔凉拔凉的。这时老父亲的一句“打起精神喝白酒”的话,成了我们全家总动员的动员令。我们一边蹲守在小车站,了解班次和上下客情况,看看会不会亏本;一边全家齐上阵,找亲朋好友,不在乎是否冷嘲热讽,不在乎借多借少,更不在乎风险大小,那时的胆识一个“拼”字了得。只有一个信念:不到长城非好汉,不达目标不罢休。在亲朋好友的支持下,加上抵押上了家里的房子,终于凑齐了购车的钱。

正月十四,我们顾不得“十事九不成”的顾忌,踏上了千里购车的里程。在杭州长途汽车总站转车间隙,我花了5元钱买了一盒有“雾里看花”、“九月九的酒”等当时流行歌曲的磁带。我们所购的“龙江”小客车,产地在浙江玉环,当年没有通高速,也没一级公路,可以说山高路远,行走天涯,转了好几次车终于在凌晨四点多钟赶到了玉环岛楚门。听着“九月九”的歌,却有种背井离乡的痛楚和壮士的豪迈,听着“雾里看花”的歌,我们的情感“明明白白、真真切切”…真的是在雾里看花,在雾里看到了花。

小“龙江”提回来了,经过艰难争取,终于挂上了“091”客运营牌照。91号成为了我们全家的希望号,成为了我们全家的幸运号,一年不到还清了所有的借款。91号里那首耳熟能详的“雾里看花”,成为我们全家最幸福的歌,也是乘客最熟悉的歌。从此以后,我们家也走上了小康生活,吃得起“豆腐干”,也吃得上“猪头肉”了。所有的一切都是党的好政策的引领,感恩共产党,感恩遇上了好时代!

转眼间又到了“雾里晕花”的年龄,今天重听“雾里看花”,我们依旧热血沸腾,奋斗正在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