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经验 > 杂谈 > 正文

​新四军中走出来的将帅(68)——史可全少将

2025-09-12 01:28 来源:网络 点击:

新四军中走出来的将帅(68)——史可全少将

史可全将军

史可全将军,原名史泰金。1892年出生于湖北省天门市马湾区史家岭一户贫苦农家。12岁时开始给地主家放牛、帮工,并利用夜间拜师习武,不怕吃苦,练就一身好功夫。史可全练成武术后,在光绪末年至民国初期,经常被镖局请去“押镖”。1926年,他和一伙弟兄帮人“押镖”时,半路被人多势众的“青红帮”把货抢了,无法回家,只得在芦苇荡摸鱼捉虾充饥度日。

1926年10月,史可全在共产党员马振帮、姚普生、史光焕的影响下,到天门市干驿镇参加了农民协会。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初,天(门)汉(川)暴动失败后,史可全经党组织介绍与江陵地下党负责人段德昌等取得联系,以杂货店伙计身份为掩护,建立地下交通站,负责筹集经费,输送物资,护送干部。1929年3月间,史可全得知国民党军将进犯马家寨,便连夜通知段德昌,使得在马家寨的游击队安全转移。国民党军扑空后,便将他抓起来严刑审讯三天。开始时,他被拷打三个多时辰时,靠气功运气,身上皮肤竟完好无损。后来精疲力竭了,实在没劲运气,被打得皮开肉绽,但始终未暴露身份。后经地下党组织营救被释放,又在马家寨以开甜食馆为掩护,继续为游击队输送人员和武器。1930年,史可全回到家乡,任区苏维埃政府护卫委员。1932年春,在红三军第九师师长段德昌率部开辟襄北时,他动员了几百名群众打草、鞋做子、织手巾,收集鸡蛋和鱼肉,装了五六船送到红九师驻地。段德昌称赞他说:“你为我们送来这么多物资,我就叫你拥红队长吧。”不久后,史可全参加了天潜县游击队,任第四大队八班班长。9月,编入红三军襄北独立团一营,任军需。11月,任红八师第二十二团二连司务长。后任红二军团四师十一团供给主任,第四师供给部部长,红二方面军供给部粮秣科科长。史可全在十分艰难的条件下,完成后勤工作任务,多次受到贺龙表扬。参加了长征。

1956年3月兰州军区领导与陈毅元帅合影,前排左一为史可全。

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后,史可全任八路军第一二0师三五八旅供给部部长,新四军第五师第三军分区后勤部部长。1944年起,任晋绥军区独立第二旅供给部部长,江汉军区供给部部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史可全任雁门军区供给部部长。后任晋绥军区第三纵队供给部部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第七纵队供给部部长。1949年2月,任第一野战军七军后勤部供给部部长,6月任第一野战军一兵团七军后勤部供给部部长。参加了中原突围及太原等战役战斗。

新中国成立后,史可全任第七军后勤部部长,甘肃省军区后勤部部长,西北军区北京办事处主任,兰州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在任西北军区北京办事处主任时,为节省开支,他在京办事不管多远,从来都舍不得坐车,也不允许其他人随便用车。

1955年,史可全被授予少将军衔。时年63岁,为少将中年纪最长者。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史可全将军全家福

1957年,史可全离开职位,回家乡休养。他常常穿着自己双手打的草鞋,深入到工厂、机关、农村、学校调查研究,为被错打成“右派”的同志解决问题。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他带领全家开垦了大片荒地,种红苕、棉花和各种瓜果蔬菜,解决生活问题,减轻国家负担。除了自家吃用外,还把大部分劳动成果都送给了看守监狱的战士和周围老百姓,帮贫济困共度时艰。

1979年7月16日,史可全在武汉逝世 ,享年87岁。安葬于天门老家父母坟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