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经验 > 百科 > 正文

​你以为孩子被人打了,其实39%-72%的青少年都有的皮肤条纹

2025-10-10 20:23 来源:网络 点击:

你以为孩子被人打了,其实39%-72%的青少年都有的皮肤条纹

皮肤紫纹的原因很多,通常与肥胖者或孕妇的体重变化有关。除了肥胖,儿童相对常见的皮肤紫纹原因还包括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引起的库欣综合征、儿童受伤(瘀伤)和某些结缔组织病(马凡综合征等)。

但是,进入青春期后,14~20 岁的男孩中,这种紫色纹理的发生率约为 39%,而 10~16 岁的女孩则高达 72%。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是瘀伤导致的吗?

14 岁男孩的后腰部皮肤多发横向紫红色条纹。

一个被诊断为乳糜泻而开始接受无麸质饮食治疗的14岁男孩。目前男孩并无症状,一般状况良好。6 个月来男孩的后腰部出现一些紫纹,不痛不痒,也无其他不适。

医生经体格检查发现,男孩的后腰部皮肤有多条长 15 厘米、宽 0.5 厘米的紫红色条纹,受累面积较大,呈横向排列,外观与皮肤瘀伤相似。然而,男孩并无外伤史,全身其他部位无类似条纹或瘀伤的痕迹,无苍白、黄疸、紫绀,淋巴结无肿大。

后腰部皮肤多发横向紫红色条纹。

后续医生还为男孩安排了血常规、凝血、生化等检查,均无特殊发现。18 天后,男孩接受随访,此时后腰部皮肤紫纹无明显改变,男孩依然无不适。6 个月后进一步随访,男孩的皮肤紫纹仍然存在,但其颜色比之前变淡。

这些皮肤紫纹是怎么回事呢?

男孩后腰部皮肤的多发横向紫纹实际上是膨胀纹(Striae distensae),也称为萎缩纹,与孕妇的妊娠纹相似,与儿童受伤后产生的皮肤瘀青无关。皮肤紫纹是一种常见的生理性皮肤改变,多见于青春期生长突增的非肥胖、健康的儿童。

10~16 岁的女孩、14~20 岁的男孩的膨胀纹发生率可能最高,5 岁以下儿童很少发生膨胀纹。14~20 岁的男孩中,膨胀纹的发生率约为 39%,而 10~16 岁的女孩则高达 72%。

膨胀纹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但可能与编码某些基因(负责合成胶原和纤维连接蛋白的基因)的水平降低有关。

后者可导致结缔组织变薄,青春期儿童的生长突增过程可能导致皮肤机械性拉伸,进而导致真皮弹性纤维断裂损伤、瘢痕形成以及表皮萎缩。

在这种机械因素(拉伸程度和速率)与激素因素(青春期儿童体内的皮质醇水平增高)的共同作用下,青少年可能出现这种线状的膨胀纹。

因此,膨胀纹的形成原因可以简单理解为「皮肤的生长速度赶不上肌肉、皮下组织和长骨的生长速度」。

15 岁男孩在 6 个月内体重增长 11kg 后出现的腰背部膨胀纹。

此外,肥胖者或体重变化过快(体重增长或减轻)、库欣综合征、遗传性胶原组织性疾病(如马凡综合征、Ehlers-Danlos 综合征)等人群同样容易出现膨胀纹。有腰背部膨胀纹的青少年还可能存在相关家族史。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位于腰背部的膨胀纹尤其容易被误认为是非意外伤害产生的瘀伤,患儿可能因此被错误转介到各种社会服务机构。因此,临床医生和家长应当提升对这种青春期生理现象的认识。

16 岁男孩的双侧近腋窝处膨胀纹,一开始家长怀疑是校园欺凌。

膨胀纹有哪些特点?

青少年膨胀纹的发生,常常伴随着青春期的体格标志,如睾丸增大、乳房发育、阴毛生长和月经初潮等。

青少年膨胀纹的常见部位包括腰背部、臀部、大腿、小腿和下腹部,亦可见于乳房、膝盖、肩部、腋窝等部位。其中,青少年女性的膨胀纹发生部位以臀部、大腿、小腿为主,而青少年男性则以臀部、腰背部、大腿和膝盖为主。

在外观上,青少年膨胀纹的发生与发展会经过两个阶段。早期膨胀纹呈紫红或粉红色线状条纹,光滑,通常稍高于周围皮肤。

随着时间的推移,膨胀纹在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内逐渐变平、颜色变浅,最终可能变成银白色、带有轻微皱褶的萎缩性条纹,此时肉眼可能不易观察到。

不同颜色深浅、条纹数目的膨胀纹

在数目上,青少年膨胀纹可能仅有少数几条,也可以多达数十条,通常长数厘米,宽 1~10 毫米。

腰背部膨胀纹可达 20 多条,58.3% 的青少年在诊断时可见超过 10 条膨胀纹,大多数膨胀纹的范围不到腰背部的一半,但其累及的范围可能超过腰背部面积的 50%~75%。

累及不同范围的腰背部膨胀纹

在走形上,膨胀纹的长轴垂直于皮肤张力的方向。臀部、大腿和小腿的膨胀纹呈垂直方向分布,这些部位的膨胀纹与体重和体质量指数(BMI)相关,而位于膝盖、腰背部者则呈水平方向分布,男孩膝盖的膨胀纹与身高有关。

有研究显示,男孩的膨胀纹可能比女孩更为严重,其原因可能在于青春期男孩的身高和体重的年增长率高于女孩。绝大多数儿童并无瘙痒症状,但可能影响美观。

膨胀纹有哪些防治策略?

从上述发病原因可以看出,青少年膨胀纹主要与青春期的快速生长发育有关。因此,可以通过运动与饮食调整来尝试控制体重的增长速度。但由于先天与后天因素均可能参与了膨胀纹的发生过程,预防方面颇具挑战性。

然而,与妊娠或糖皮质激素等其他原因造成的膨胀纹相比,与青春期生长突增相关的膨胀纹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显变浅,因此通常无需治疗,并且预后良好。

综上所述,青少年膨胀纹是常见于青春期生长突增过程中的一种生理性皮肤紫纹,其形成原因是在机械与激素因素共同作用下,“皮肤的生长速度赶不上肌肉、皮下组织和长骨的生长速度”。这种生理现象可能被误诊为家庭暴力或校园欺凌等非意外伤害造成的皮肤瘀伤。

青少年膨胀纹多见于臀部、腰背部、大小腿和下腹部等部位,呈垂直或水平方向分布的紫红或粉红色线状条纹,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数月或数年)而逐渐变成银白色萎缩样条纹。膨胀纹通常无需治疗,预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