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经验 > 杂谈 > 正文

​留名不留驻,移花又接木:南泉与鹿角的区划变迁

2025-09-02 01:35 来源:网络 点击:

留名不留驻,移花又接木:南泉与鹿角的区划变迁

重庆市巴南区南泉和鹿角,本为两座独立的市镇聚落,并各设建置机构。两地原均属巴县,1952年当时的“南泉管理局”划归重庆市第四区,1955年第四区改称九龙坡区。1962年南泉分别设立街道办事处与公社,1983年公社改乡,1987年乡街合并置“南泉镇”。南泉在1952—1954年间,曾一度为巴县治所暂驻地(1954年巴县再迁鱼洞)。1994年南泉镇划归撤县改区后的新巴南,2001年鹿角镇并入,2009年又改南泉街道,遂将街道驻地由南温泉景区迁往鹿角场,进而“接木成功,政区转换,地名留存”。

鹿角,清代已兴集市;清初里甲制度,属巴县“忠里八甲”。民国建乡并设联保。后为公社、(立桅/鹿角)乡反复建置,1993年设镇,2001年并入南泉镇。鹿角老场地处铜锣-南温泉山系东侧,聚落位居坡丘之上,(老)街市呈带状,渝黔古道东线亦从老场穿过。此处地名源于场口一颗黄桷老树,枝冠交错,形似“鹿角”而得名。

在1990年版《重庆市地图集》中,南泉镇时属九龙坡区,鹿角乡仍为巴县辖地。如今一个街道,当年则分治两区。而且按照当时的概念,现在这新驻地,其实经过了“跨区”迁移。

位于南温泉景区核心的“南泉公交站“,这条公路由巴南区渝南大道岔路口(三号线花溪站)通往界石、南彭、接龙等近郊市镇,也作为了重庆—南川—贵州道真的一条省际干线公路。

公路地名指向牌。现在随着鹿角新城的开发,该片区除走内环高速外,也可往北连接茶园新城,以拓展出铜锣-南泉山系东侧的城市新组团。

南温泉一瞥。作为老重庆传统游览景区之一,南泉勾忆着无数人的岁月情怀。这里的地貌实为花溪河(长江一级支流)穿切铜锣-南温泉山系所形成的一段峡谷。南泉附近古时即出露有天然硫化温水,民国更作为了陪都官员们的度假要地。花溪河道在此具有陡岩落差,流水飞瀑灌涌,如似虎声听闻,故名“虎啸口”,并衍生峡貌景观——虎啸悬流。

位于南温泉景区的原“南泉镇政府”所在地,办公楼早已拆迁,原址作为商业地产进行了开发。现在来只能寻索“打个点”了。

南温泉景区到鹿角场约6公里。位于鹿角场南口有一座“军民共建碑“,上边也对鹿角的地名来历作了简要介绍。

鹿角市民广场,旁边就是南泉街道办事处及相关服务机构。2009年南泉镇改设街道后,因南温泉景区一带空间狭小,也为便于对鹿角、樵坪等原乡镇合并区域进行管理,遂将街道驻治迁到了鹿角场(原鹿角镇政府原址)。并成为了目前街镇一级区划中,“留名不留驻”的典型代表。

南泉街道办事处的几块机构牌子

街道办事处背后(西侧)就是鹿角老街。渝黔古道东线从老街穿场而过,但石板路面早已不存,全为可以通行车辆的水泥道路。老街里还少量原住居民及租赁用户,主要经营棋牌茶馆、酒坊、商铺等,人气显得冷清,另有一股酒糟味扑鼻伴随。

位于老街上的“鹿角供销合作社”,仍在发挥功能,服务三农。

老街上的“鹿角镇”旧门牌,作为物件收存,还是挺有意义。

主要参考资料——

1990年版《重庆市地名词典》

1986年版《四川省重庆市地名录》

《重庆建置沿革》余楚修、管唯良 主编

《巴县志 1986-1994》

1990年版《重庆市地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