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经验 > 杂谈 > 正文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2025-09-08 07:22 来源:网络 点击: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字退之,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州市)人。常自称“昌黎韩愈”。中晚唐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诗既有细腻的描写,又富有理性色彩,在唐诗中独树一帜。这首小诗可以看作韩愈诗具体而微的标本。

这是一首描写、赞美早春雨景的七言绝句,是他写给好友张籍的送别诗。第一句先写长安(天街即指当时都城长安的街道)初春的小雨。开头用明喻将小雨比作酥酪,形象、独特,贴切地表现出了雨的细腻润泽,非常准确地写出了初春小雨如奶酪一般细腻的特点,用词不仅准确,而且十分精练,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相似之处。不同之处在于,杜诗着重描写春雨对万物的滋润作用,而韩诗着重描写春雨的细腻润泽的质感,在对春雨本身的描摹上,韩诗当更具特色。

第二句描写青草在初春雨中的景象。初春的小草刚从寒冬醒来,其特点是草叶全枯、草根渐绿,因此,从远处看好像颇有绿意,但走近了看却似有似无。这一句准确、传神地绘出了初春的小草在雨中复活的景象,显得十分婉转动人。尤其是一个“无”字,精练而含蓄地表现出了初春小草由枯萎到渐渐复苏的过程。有人批评韩愈说,初春的草色应该是“近有远无”才对,韩愈无疑写颠倒了。这种批评是从科学逻辑出发的,不是从心理、艺术感觉出发的。春天一来,大家心理上都期望春草能先绿起来,当你真正走近山林,却发现在春寒料峭中,山上的草色反倒会“醒来迟”。乍暖还寒、欲萌未发,正是初春光景,因此,这一句的妙处就在这里。

三、四两句紧接前面对春景特点的描绘,作了直接赞美:“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两句意思是讲:山间草色虽然看上去春意不浓,但这正是春天的特点,也是这个季节最美的东西,它远远胜过繁盛的柳树遍布整个都城那种仲春、晚春景色。一个“绝”字,强调了对初春景色的喜爱之重,一个“满”字,表达了诗人对热闹的晚春景象的排斥之巨,一正一反,鲜明地表达了诗人在对春景评价上的情感色彩和审美趣味。差不多在所有写春景的唐诗中,对代表自然繁荣和新生力量成功的中晚春多取赞美态度,而这首诗却独独赞美了早春,别有一番新意。其实,不管是季节变化还是艺术创作,是人才养成还是社会变革,萌芽阶段都带有许多不足和缺陷,甚至可能会夭折,但若是没有这样缺陷的开始,也便没有创造和新生。这是这首咏早春的诗给我们留下的永恒启示。

作为韩愈最为有名的诗篇之一,这首诗既有传神的描写、独创的修辞,也有简明的直接抒情。这样的语言排布,使语言既不显得华丽腻人,也不显得过于直白,读起来不仅朗朗上口,而且十分易懂。

其次,这首诗吟咏早春,能抓住早春的精华,即万物复苏又还带有一点睡意——给读者以新颖的美感体验,如果没有敏锐细致的观察力和出众的语言表现力,就不可能如此精致地把早春的自然美、生活美提炼、升华为艺术美和理性美。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