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经验 > 杂谈 > 正文

​启东事件、什邡事件还有厦门的PX项目事件,这背后有着什么?

2025-09-08 21:21 来源:网络 点击:

启东事件、什邡事件还有厦门的PX项目事件,这背后有着什么?

什邡投资超百亿的钼铜项目,以及启东的排海项目宣布停建,还有就是厦门的PX项目遭到市民反对后另选厂址。我们从中看到的是民众对于公共事件的积极参与和政府的顺应民意,这是值得肯定的。

当然我们今天还可以从另一个新的视角看一看这些事件背后的有着怎样的一种机制。从表面上看这些事件是因为环保问题所引发的群体性聚集事件,但是有一个很值得注意的点。那就是在启东事件中打砸抢的人不是启东本地人,而是外地人。还有就是什邡的钼铜项目和厦门PX项目是完全符合环保标准的,是什么人在大肆宣传污染严重、鼓吹抗议的。这些事件可不仅仅我说的这些,其实很多事件都可以看到一些背后的影子存在。

那究竟是什么让民众暂时性失去了理智,最终演变为了群体性事件,甚至还引发了打砸抢等暴力行为,使得一些不法分子以此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随着风险社会的到来,这些群体性事件必然会变得越来越频繁。

社会转型期的新旧矛盾冲突正是这一风险增加的主要原因。而这些矛盾加上某些刺激条件就会成为群体性事件的基础。无论是民众环保意识的增强,还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都是需要统筹好的。我一直认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理念的提出很了不起便是因此,它解决了长期以来我们固有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冲突的认知误区,为经济指明了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群体性事件的产生是以群体聚集为主要形式的。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群体聚集是非常态化的社会聚集现象,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产生的。例如火灾、地震后的群众骚动,出于某种原因的自发集合、游行、种族冲突、物价上涨的流言引起的抢购风潮等。福岛事件你有没有抢购过盐巴?你有没有听见流言而屯大米?这些群体行为被称之为“集合行为”,而这种集合行为多以群集、恐慌、流言、骚动的形态出现,往往会造成对社会的正常秩序的冲击、干扰和破坏。

盲目的从众心理也是其一大心理机制。当人们遇到不熟悉的事件时,内心是恐慌、不安、焦虑的。如果整个社会都有这种恐慌、不安的话,就会产生“结构性压力”,这就会成为孕育集合行为的温床。这种情况下,随大流被认为是最简单最高效的处理方法,并且人们总是倾向于相信多数人的做法正确性可能更高。

实际上却并非如此,一旦所有人沿着错误的方向前进,后果可想而知。例如火灾的时候,这种盲目行为会导致拥挤、堵塞出口,甚至是发生踩踏事件,所以一定要遇事沉着冷静,不要失去理智。

在面对不了解的事物时,不妨先去了解。不要轻信谣言,可能这些谣言的背后有着某种不可告人的东西存在,而你可能就成为了对方达成目的的工具。先保持冷静、理智分析,其实有些事情哪怕用常识也知道是错的,可就是因为理智的丧失而引发了集合行为。多思考总是没错的,而且也可以从多方角度思考,不必局限于一个侧面,那样看待问题会更加全面。

这里是小应话说历史,感谢阅读!

同时希望得到大家的点赞、转发和关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