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经验 > 杂谈 > 正文

​武汉人点赞国家卫健委勇气可嘉,羚羊飞渡的故事感人至深

2025-09-12 01:57 来源:网络 点击:

武汉人点赞国家卫健委勇气可嘉,羚羊飞渡的故事感人至深

#头条创作挑战赛#

1月14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介绍:

2022年12月8日至2023年1月12日,全国医疗机构累计发生在院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59938例

死亡病例平均年龄80.3岁,65岁及以上约占90.1%,其中80岁及以上约占56.5%。

数据公布,立即引发热议。

其中,有不少质疑数据真实性的声音!

作为一名武汉人,老北还是要为卫健委的勇气可嘉点赞!

众所周知,截止到2022年12月8日,全国累计报告死亡病例才4634例。

从三年的4634例,到一个月的59938例,在同一统计口径下,一个月的死亡病例是过去三年的近13倍,要公布这样的数字,确实需要相当大的勇气。

有人据此攻击放开,这其实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对于新冠病毒感染带来的死亡,武汉人的记忆刻骨铭心。

要知道,这4634例死亡病例中,绝大多数是武汉人,也只是发生在疫情爆发期。

其中,还不乏像李文亮医生这样的青壮年。

这四千多人摊到武汉市总人口1360万当中,比例是0.034%。

如今,全国59938例,摊到全国14亿人当中,比例0.00428%。

同一统计口径下的数据类比,应该是有说服力的。

肯定还有人会说,这才一个月,第一波,以后时间还长着呢,不知道还有多少波,天知道还会发生多少死亡病例。

这就是抬杠了!

大家是不是感受得到,这一波疫情冲击之后,还能不断听到身边有人阳了的消息吗?

老北倒是知道,武汉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艾芬分享的微博和图片,急诊候诊大厅里空荡荡的。

艾芬主任在微博中,谈到了重症,谈到了死亡,谈到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最后一段话更令人难忘:

眼前的样子的确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急诊科如同每个人的人生一样,有暴风骤雨也有过后的风平浪静,还会有风雨过后的彩虹。

国家的命运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从12月初重症比例高达30%以上,到现在急诊大厅空荡荡的,老北认为,武汉已经度过了最困难的时刻,重症和死亡病例的高峰不可能再出现。

武汉如此,全国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当然,时代的尘埃落到每一个家庭头上可能都是一座大山。

对此,老北想起了两篇学过的课文。

一篇叫羚羊飞渡。

文中说:

一对对斑羚凌空跃起,在山涧上空画出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

每一只年轻斑羚的成功飞渡,都意味着一只老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

羚羊群用以一半的牺牲拯救了另一半的生命。

被牺牲的斑羚们是如此的“从容”,接受“生命援助”的斑羚也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感激,而是“兴奋地咩叫一声,钻到磐石后面不见了”。

没有什么特别值得感激的,因为这些获救的那一群,总有一天会站在老羚羊群里,为另一群小羚羊制造生命的“桥墩”。

还有一篇是陆游的《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