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经验 > 杂谈 > 正文

​潜入生活之海,禹风《梦潜》新书分享会举行

2025-09-25 21:46 来源:网络 点击:

潜入生活之海,禹风《梦潜》新书分享会举行

12月1日,作家禹风携新书《梦潜》做客南京朴阅书店,与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房伟一起,以“于水深处,潜入生活的伦理”为题展开对谈与分享。

与潜水纪录片或科普文章不同,《梦潜》是一部短篇小说集,收录了禹风创作的七个以潜水为背景的故事,其中多篇获奖。《下降流》入选2019年“收获文学榜”、2019年《青年文学》“城市文学排行榜”;《梦潜》获《广州文艺》2018都市小说双年展二等奖;《洋流》被评为上海作协2018年度中篇小说等。这七则短篇小说各有特色,但都表现了特殊环境下人性的丰富性。

生与死在海底同时上演

活动伊始,房伟围绕当代文学写作的现状,提出了自己对《梦潜》的理解。他认为,禹风作品中既有上海本土文化的部分,也体现出较强的国际性。文学是创新的艺术,而禹风多年的潜水经历正是造就其作品独一无二的原因,这也启示着当代作家们需要走出舒适圈,去广阔的天地间发现更多的小说题材和内容。“只有在新的内容之中,才能发现新的艺术形式、艺术表达以及我们很难想象到的人性复杂的侧面,这是禹风《梦潜》这本书对于当下文坛的重要意义。”

在肯定了《梦潜》创作题材的创新性后,房伟也对禹风创作此类特异性题材的缘起感到好奇。禹风表示,自己并不是一开始就爱好潜水,而是为了锻炼胆量才去学习专业潜水的。他还为现场读者普及了一些关于潜水安全的知识,并分享了自己潜水期间一些惊心动魄的经历。生与死在海底同时上演,在这种关头,人性就被瞬间放大。禹风提到,大海是特殊环境,身在其中,人的思考会发生变化,日常生活被搁置了,焦虑、担忧、苦恼不得不被抛到脑后,这促使我们暂时放弃陆地生活的伦理,人仅仅是生物而已,应该与自由的海洋生物一同感受自然的美好。

房伟对此表示认同,他认为《梦潜》这本书提出了一种新的生死观和自然观。在都市人眼里,死亡是一件猝不及防的事情,因为我们在平时忙碌的生活中很少去思考死亡本身的意义,而在潜水的过程中,生命和死亡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开放的海洋文明可能会让我们以一种更平和、更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人生。

写潜流,实际是写人性和社会

谈及书中的具体内容,房伟表达了他对《下降流》和《洋流》两篇小说的偏爱。《下降流》讲述了一个令人感动的爱情故事。房伟认为,创作爱情小说既考验作家内心的情感状态,又考验创作者的艺术笔法,而当代文学中充斥着“欲望小说”,缺少真正的爱情小说,禹风的《下降流》则讲述了“人面对爱情时的勇气、牺牲和尊严的维护……在下降的过程之中,在危险的过程之中,写出了人性,写出了爱情。”相对应的,《洋流》一篇则“写出了当代人在情感和伦理之间的挣扎”,展现了人与人之间高于生命的爱。

禹风还提到另外两篇小说,一篇是《跟姑妈去看小象》,他特别为现场读者讲述了故事中原型小象版纳被运到上海动物园的故事,并呼吁大家保护动物、尊重自然;另一篇是《沉船加那利号》,讲述了跨越国别和社会背景的人在潜水过程中建立钻石般友谊的故事。房伟补充道,这两篇小说都体现了禹风创作中的国际主义思维以及包容和多元的心态,这与禹风的作品气质是一致的。

禹风“写自然,写潜流,其实写的是对人性的体验和对社会的反思。他的小说有很多面向,不仅写潜水,也写都市生活,但都是写对人性的一种探讨”。《梦潜》不仅仅是一部关于潜水的小说,它关乎我们的生活以及我们人类本身。虽然居住在陆地,但只要尊重自然、积极面对生活,人类的心就可以像海洋一样广阔。

现场读者被两位嘉宾生动的分享所感染,纷纷热情提问,表达了自己对潜水运动跃跃欲试的心情,分享了阅读《梦潜》的感受。分享会结束后,读者们纷纷上台与嘉宾合影。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姜斯佳

(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