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经验 > 杂谈 > 正文

​滕海清:金寨走出的开国中将,被子弹封喉大难不死,21军首任军长

2025-10-12 00:15 来源:网络 点击:

滕海清:金寨走出的开国中将,被子弹封喉大难不死,21军首任军长

熟识他的人都知道,他滕海清可是一员虎将。

解放战争期间,他率领部队一路南下,所向披靡,最后直接将蒋介石的家乡给解放了。但谁能想到,像他这样的大英雄、大豪杰,当年也会为了两匹战马,而被“降职”?

然而,当滕海清去了自己的新单位,看了一圈自己的部下后,满面愁云瞬间化为乌有,变得乐不可支,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滕海清

私藏战马被降为排长

滕海清出生于1909年3月2日,他的故乡在安徽金寨,小时候家里很贫穷,从7岁那一年开始,他就靠着为地主放牛来讨生活,受尽了艰辛。

随后,在他15岁的时候,又为了讨生活,不得不离开家乡在外地给别人打工。青年时期的滕海清就极其具有革命精神,敢于反抗地主的压迫和欺凌,在他20岁的时候,便加入了当地的游击队

两年后,他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滕海清在打仗的时候非常勇敢,虽然受伤了很多次,但仍然顽强地继续战斗。因此,他立下了很多战功,也成功地升到了连长

1932年6月,滕海清遇到了一件人生中的大喜事。在刚刚结束的潢光战役中,他率领部下追击敌军,节节胜利,行至璞塔镇时,从敌军那里缴获了两匹战马

图源网络

这两匹马被养得油光水滑的,又高大又威武,让滕海清心里痒痒得不行,他可太稀罕这两匹马了。

况且他自从出生以来,还从来没学过骑马,大家都说“宝马配英雄”,自己如今也算是个英雄人物了,不会骑马怎么行?

因此,滕海清私自留下了这两匹马,打算练练自己的骑术。

谁知,他的运气非常不好,刚要牵着新得来的马儿去练习,就看到了师长倪志亮和政委甘济时从对面走了过来。

倪志亮看见他这幅样子,立刻严肃地问道:“你牵着两匹马干什么?”

滕海清当时心里突突的直跳,灵光一闪,答道:“啊!这是给师长和政委的。”

倪志亮也是久经沙场的老战士了,自然看出了这小子心中打的小九九,也没有过多地苛责他,只是调侃道:“这小子还挺机灵的!”。

深深地看了他一眼,就让手下把马带走了。

图源网络

虽然马匹已经上交了,但是滕海清的心中还是有些不安的。

果然,几天后,他就收到了将自己调到师部通信队的通知。

他连忙跑去问自己的领导,自己是不是哪里做错了?为什么要把我调走?谁知,营长也是一脸迷茫,告诉他,这都是团部的命令。

滕海清只得惴惴不安地前去报道,到了师长办公室,倪志亮笑着问他:“是我将你调过来的,你来这里当个排长,会不会有什么意见?”

滕海清心中自然没有意见,当初自己动了不该有的念头,不被抓起来就算好的了,于是他连忙答道:“完全服从组织的安排,我一点意见都没有!”

刚开始来到师部通信队,滕海清还以为自己是因为那两匹马的事情,被师长给“处罚”了,所以降了自己的职位。

可是,到了这里几日后,他才发现,自己表面上虽然是降为了排长,但是实际上却是升职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倪志亮

因为滕海清所管理的这个排非常的特殊排里的人以前都是营长、连长之类的干部

这些干部由于吃了败仗,所以被调到了这里。大家都知道,战场上胜败乃兵家常事,所以偶尔打了败仗也不是一件罪大恶极的事情。

因此,这些干部迟早都是要被调走的,当过段时间部队有需要了,就会分配到各个单位去当回营长和连长。

自己管理的属下都是连长和营长这样的人物,那自己又怎么能是降职了呢?估计自己的职务可以达到副团长级别的了,这样一想,滕海清心里美滋滋的。

滕海清

不甘被拉下,他拄着拐杖千里追军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和国民党作战的过程中接连失利,被迫向西转移阵地。经过思考,张国焘下达了命令,为了保证军队的行军速度,将伤员分为两类进行管理。

职务属于营长以上的伤员都抬上担架,跟随着大部队前行,至于营长以下的伤员,每个人发放十个银元,就地遣散,自己找地方先住下来。其实,这样本也是为了部队整体的实力,不得已而为之。

但是,这件事情对于滕海清来讲,可就十分的难以接受了。

因为他就是伤员中的一个,此时的他因为被手榴弹炸伤,导致他的右臂被击穿了,还掉了两颗牙,左眼几乎什么都看不见了,他身上的伤势可以说是比较严重了。

但是他还是想要跟随军队一起作战,不想单独被留下来,他眼睁睁地看着同样身负重伤的营长被担架抬走了,心中难掩落寞。

图源网络

滕海清不禁感到十分委屈,他们打仗怎么可以不带上我?莫不是想要“抛弃”我?哼!我是不会放弃的。

许是年轻气盛,他拿起了一根竹子,支撑着自己站了起来,虽然现在眼神不太好使,但他还是拄着拐杖,凭着一股气,孤身一人,缓慢而坚定的朝着部队离开的方向走去。

这一走就走到了半夜,他气喘呼呼的,终于看见了后卫部队。

他连忙走了过去,找到野战医院的院长,大声质问:“你们凭什么丢下了我?”

面对滕海清的质问,院长这里也很为难,他只能无奈地和滕海清解释,自己也是奉命行事,这都是领导的意思啊!

滕海清一听这话,气得不行,梗着脖子说:“那现在我已经追上来了,你说怎么办吧?要不然把我弄死吧!”

图源网络

看着滕海清这个样子,院长急得满头大汗,瞧瞧他这说的都是什么话呀!自己怎么可能弄死他?

正当院长左右为难的时候,倪志亮出现了。

倪志亮连忙上前打圆场,他表示,滕海清现在虽然是个排长,但是他手下可都是营连干部,因此,他应该按照营以上的方式来对待。

倪志亮的这一番话,成功的解决了两人之间的矛盾,滕海清也顺利的留了下来。

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滕海清身上的伤势好得差不多了。尽管他的左眼现在什么都看不清了,但是他还想着赶紧去部队打仗。毕竟老在医院里呆着,也不是个事啊!因此,他又孤身一人,向前方的通信队追去。

图源网络

自组300人游击队

1932年12月,滕海清已经追上了通信队,他休息了几天,就迫不及待地和倪志亮表示,自己想要上战场。

倪志亮因为担心他的身体,没有同意,但是也想让他在这里发挥作用,因此,让他先当个指导员。

滕海清正热火朝天地干着指导员的工作时,没过几天,倪志亮又将他叫了过来。

倪志亮表示,现在部队在四川需要更多的人手,这样吧,你领着一个通信员,前去清江渡东南处,发展一下游击队

滕海清看到自己又有了任务,自然是高兴极了。倪志亮也没有预料到滕海清到底能搞起来个多大的队伍,只是叮嘱着:尽管放开手脚去做,组织成队伍后,我给你个权利,你滕海清可以自编自封。

图源网络

滕海清这个人不光在战场上骁勇善战,下了战场还能谋善断,就比如这个拉游击队的工作,就用了很多巧心思。

滕海清到了那里一个名为四连场的地方,开始发展游击队。因为不太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因此,他先去走访调查了一番,发现这里的贫富差距很严重,农民们吃不饱穿不暖,早就对这些地主心中怀有怨恨。

因此,他告诉这些农民,都抄起家伙来,咱们一起打土豪斗地主,让这些地主将土地交出来

事成后,他言而有信,将得来的粮食都分给了贫苦的农民,当乡亲们因为得到了切实的利益,心中高兴的时候,他又出来演讲,演讲时声情并茂,发动大家来参加游击队。

1939年9月,滕海清(左一)在曹市集同新四军游击支队部分团级干部合影

滕海清因为也受过地主的压迫,自然理解这些贫苦的农民,说话做事真情切意。

他这一番操作下来,当地的乡亲们都踊跃地报名,而且他们十分信任滕海清和红军。

这些来参加队伍的青壮年,个个激情澎湃,都是自愿加入红军的,想要打倒国民党,让这些地主再也没有欺负大家的可能。

滕海清喜滋滋地把这些人分为了3个连,自己当上了大队长,然后便让这些人参加武装训练。

滕海清当初招兵的时候承诺的是每个人都有枪,大家一起去打国民党,但是由于部队里的资源比较紧张,上面只发下来30支枪,这可怎么办呢?

图源网络

和滕海清一起过来的通信员心中急得不行。没成想,滕海清却胸有成竹地笑了起来,一脸高深莫测的样子。

随后,通信员便看到,等这些新加入的兵都训练得差不多了,滕海清竟然带领着大家,又闯入了地主的家中,将地主家里的枪支等兵器全都缴获了。通信员不禁在心中竖起了大拇指,高!实在是高!

就是这样,滕海清仅仅用了一个月,便组织出来了300多人的游击队。

虽然滕海清有勇有谋,但是,战场上总是凶险万分的,在1933年10月份打仗的时候,他又身受重伤了。

当时滕海清正带着特务连进行反“六路围攻”,他不幸中弹,导致其食道咽喉部周围的皮肤及神经全部损伤,一段时间内,他的上半身都不听使唤了。虽然如此,但是当他在野战医院治疗好的第一时间内,还是请愿再次上战场杀敌。

图源网络

抗日战争阶段,腾海清先后经历了几十次战役,他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立下了很多的功劳。因此,他的官职也晋为了旅长。

随后,在解放战争中,腾海清又先后升为了副师长、军长等。因为身经百战,在1955年,他当之无愧地被授予了中将军衔。

几十年后再见师长,两人各自释怀

1965年10月,滕海清竟然在医院中遇见了三十多年未见的老熟人倪志亮。

当初因为在战场上身受重伤,滕海清被迫离开战场,和倪志亮分开。

如今再次相见,竟然也都是因为两人身体不适,在医院中相遇了,想必这也是冥冥之中的缘分吧!

倪志亮

回忆往昔,倪志亮有些不好意思,当年自己脾气不好,还带着一些军阀中留下来的不良作风,时不时地就要打人骂人,对手下的要求也是比较严。滕海清作为自己的下级,更是没少受到自己的苛责。

看着昔日的上司脸上愧疚的神色,滕海清安慰道:“过去的事情我都忘记了,你永远是我尊敬的老首长。”

滕海清说的并不是客气话,他是打心眼里感谢倪志亮,倪志亮对他要求比较严格,也是为了锻炼自己

现在自己能够当上中将军,也多亏了倪志亮的栽培,自己的心中怎么还会怨恨他呢?

图源网络

倪志亮看着滕海清,眼中也露出了欣慰之色,两人相谈甚欢,一起回忆那段珍贵的岁月。1965年冬季,倪志亮在北京逝世,享年65岁。

滕海清亲自为他写了纪念的文章,在文章他表达了对倪志亮的感激之情,这个亦师亦友的领导已经再也看不见了,滕海清脸上留下了悲伤的泪水。

1997年10月,已经88岁高龄的腾海清在北京去世,从此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

当年滕海清凭借着敢想敢拼的精神,从小山村中走了出来,一生骁勇善战,曾多次身负重伤,仍然顽强杀敌。

面对人生中的逆境,他愿意豁达乐观地去看待。面对上司交代的任务,他总能干的热火朝天,这些都是他令人尊敬的一面。

然而,他还有可爱的一面,就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抛弃”,他也会气愤不已。让我们发现这位开国中将,也有接近普通人的一面。另外,他和倪志亮两人的战友情谊也是令人羡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