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经验 > 杂谈 > 正文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

2025-10-08 08:49 来源:网络 点击: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

今天,咱们一起来赏析《望洞庭赠张丞相》这首诗,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是现在正在上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学习的一首诗歌,在赏析这首诗歌之前,我们先把诗的题目搞明白。

这里的“洞庭”就是指洞庭湖,它位于我国湖南省北部,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虽说现在洞庭湖的面积比不上鄱阳湖,可在唐朝的时候,它可是号称八百里洞庭呢,绝对是淡水湖界的老大。湖边的岳阳楼也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自古就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这样的美誉。

这个“望”字特别关键,它点明了诗人看洞庭湖的角度,就是说诗人是在远处眺望洞庭湖的,就跟现在的游客,去岳阳楼观光、游玩的时候,常常是登上岳阳楼,站在高处遥望洞庭湖的景色一样。这个“望”字把诗人和洞庭湖之间的空间距离给拉开了,让人隐隐感觉到诗人内心对洞庭湖的景色是十分向往的,但又有一种可望不可及的感觉,把整首诗的基调就定下来了。

这位丞相呢,有人说是张说,也有人说是张九龄,这俩可都是陪着唐玄宗打造开元盛世的宰相,文采那也都是一等一的棒。那孟浩然这首诗到底是写给哪位张丞相呢?现在学术界也没个定论。咱们就按现在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教材的说法,就当是写给张九龄的。

那孟浩然为什么要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呢?这里的“赠”字就给我们传递出了一个暗号,表明诗人写这首诗是有自己的小算盘的,就好比现在找工作给老板发私信毛遂自荐一样,希望通过诗歌与张丞相进行沟通,渴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举荐,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所以,诗里一边描绘洞庭湖波澜壮阔的美景,一边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想找工作的想法,满满的都是积极入世的态度,写得非常巧妙,这种诗就是我们之前说过的“干谒诗”。

注释解释

虚:虚空,空间。代指天空。

涵:指包容。

涵虚:包含天空,指天空倒映在水中。

太清:代指天空。

混太清:与天混为一体。

云梦泽:古代云梦泽分为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带低洼地区。

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

撼:一作“动”。

济:渡。

楫(jí): 船上的桨,这里也借指船。

端居:平常居处,闲居。

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

耻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

坐观:坐视,旁观。

徒:白白地。

羡鱼情:想得到鱼的愿望。

出自《淮南子·说林训》:“临河羡鱼,不如退而织网。”意思是说有理想,就要付诸行动。

诗文赏析:

咱们来看首联“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这两句诗简单解释一下,是说:八月的时候,洞庭湖湖水猛涨,快和岸边齐平了。站在湖边远望,天空映在水里,湖水和天空都成一体了。

先说说“湖水平”,为什么八月洞庭湖的湖水就和岸边齐平了呢?这是因为在湖南,夏秋季节雨水特别多。你们可以想象洞庭湖就像个大水杯,到了八月,大量雨水不停地往这个“杯子”里灌,那湖水自然就涨起来了,最后就和岸边差不多齐平啦。

再看“涵虚混太清”,这里的“虚”和“太清”都是指天空。“涵”呢,就是包容、包含的意思。这时候的洞庭湖啊,湖水清澈得像一面巨大无比的镜子,天空清晰地倒映在湖水里,好像整个天空完完全全地都融入到了这一片湖水里去了,水和天的颜色都融在一起,正所谓“水天一色”啊!所以,这样的湖水足以“涵虚”,足以“混太清”。“

太清”在这儿,可不只是指代天空了,甚至可以指代整个宇宙。那苍天之上无尽的寰宇,似乎都顺着天空的倒影,一同被洞庭湖的湖水所包容在怀里。把天空和寰宇都混在了一起,远远望去,分不清哪里是湖水的尽头,哪里是天的尽头,哪里是宇宙的起始,整个视野就被这片浩渺、混沌的景象所占据,仿佛置身在了一个广袤无垠,天地未分的奇幻境界之中, 这样的洞庭湖真的是无所不包,无所不容,给人一种无边无际的视觉感受和心灵的震撼,成为一种浩大的存在。

在这里有的同学可能会问,真的有这么浩大吗,你想啊,在唐代,洞庭湖师号称八百里洞庭嘛!八百里是什么概念呢,那就是大海一样啊,无边无垠,烟波浩渺,把洞庭湖湖水的清澈、广阔,还能包容一切的独特气象都展现了出来。

咱们接着来看颔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先来说说云梦泽,它就像是古代超级大的湖泊群,在先秦时的江汉平原上,那时洞庭湖只是它的一部分哦,就好比是个大湖湾。

现在洞庭湖的水汽那可太旺盛啦,就像大蒸笼似的,雾气弥漫,大到好像把整个云梦泽都笼罩起来了,这就是“气蒸云梦泽”的景象。要是刮起西南风,洞庭湖的浪就像一群奔跑的骏马,“哗啦哗啦”地冲向东北岸,撞击岳阳城的力量可大了,就好像好多大力士在不停地撞城墙,这“波撼岳阳城”一句把洞庭湖雄伟壮观的气势和强大力量写得特别鲜活。首联给咱们画出了洞庭湖平静又浩大的模样,颔联就像是给这幅画添上了动态特效,全方位地展现出洞庭湖壮丽磅礴的气势,是不是特别震撼呀?

然后呢,咱们再看“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这一联。这时候诗人像是换了个话题,开始说起自己的事儿了。

济是渡的意思

楫(jí)是指船上的桨,这里也借指船。

他看着洞庭湖,就想到自己想渡湖却没船,这就好比我们想做一件事,却没有合适的工具或途径。其实诗人是想说自己想当官,可没人推荐他,就像现在刚毕业的大学生想进一家很棒的大公司,却没有推荐信一样。

“端居耻圣明”呢,

端居是平常居处,闲居的意思

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

耻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

就是说在这么好的太平盛世,社会发展得很好,机会到处都是,如果自己整天宅在家里啥都不干,也就是现在说的“躺平”,肯定会觉得羞愧。为什么古人会这么想呢?按照儒家的观念,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君子就应该出来为国家做事,如果没做到,就该为自己不好意思。

诗人看似进退两难,其实心里特别想进取。他给张丞相写诗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求张丞相拉他一把,推荐他当官嘛。

这一联写得可巧妙啦!

第一,他说出了自己不甘心无所事事,渴望当官的愿望,就像我们渴望得到好工作机会;

第二,他夸天子圣明,国家治理得好,就像在说公司领导厉害,公司前景好;

第三,他把张丞相比作能渡人过河的船,意思是张丞相本事大,能帮到他,就像有个厉害的业内大佬能带你进入好圈子。

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求官的意思很清楚,还能跟前两联写洞庭湖的内容自然衔接,就像从描述风景很自然地转到表达自己想法,一点也不生硬,这就是诗人的厉害之处。

景色写了,求推荐的意思也表达了,那我们来看,最后是怎么结尾的呢?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坐观:旁观。

徒:白白地。

羡鱼情:想得到鱼的愿望。

你瞧,诗人坐在湖边,看着那些钓鱼的人,心里那叫一个羡慕啊。这里的“垂钓者”,说的就是在官场里混得风生水起、有所成就的人。而诗人自己呢,只能在旁边干看着,空有一腔当官的热忱,却没法实现,只能干瞪眼羡慕人家。

诗人还引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个典故,来表达自己没人拉一把的遗憾。就是说,光看着别人成功,光羡慕可不行,得有实际行动。

把自己渴望被引荐当官的心思,表达得既含蓄又深刻。

孟浩然这首干谒诗写得是相当厉害,大气磅礴还不卑不亢,含蓄委婉又不落俗套,简直就是自荐类诗文里的榜样。现在年轻人找工作写自荐书、自荐信的时候,真可以拿孟浩然这首《望洞庭赠张丞相》当优秀范文。

孟浩然诗写得好是好,可命运这东西很难改变。他呀,一辈子没当上官,就像抽奖总中不了大奖似的,仕途跟他没缘分。不过呢,虽然没当官,他的诗却流传千古,让后人都记住了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成功呢?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诗#